龙的传说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它有鹿角、鹰爪、马鬣、鱼鳞、鱼须,能走、能飞、能游,象征着神圣的尊严和好运的祥兆。
有关龙的神奇传说,在我国由来已久。《左传·昭分二十九年》是古史文献上最早提到龙的,龙乃马也。《周礼·夏官·庚人》中,有“马八尺以上为龙”。《周易·文言·乾》中还认为鳄鱼为龙。每当它们集群出现,往往伴随狂涛汹涌,因而使人误把它们当成主宰大自然伟力的神尊。
然而,正真的龙谁也没见过,《易经》载有:“飞龙在天,大人造也。”至于今天龙的形象,恐怕是几千年人们在众说纷纭的假想中不断演化而来的吧。如果说有谁真见过龙的话,那就是春秋时代楚国叶县的沈子高,人称“叶公”。他好龙心切,在住房的梁、柱、门、窗都雕刻龙的花纹,甚至连衣、被、帐上都绣着龙的图案。龙知道后便下凡到他家,然而,他也只看到一鳞半爪,因为龙来时,他吓得钻到桌子下面去了。要说画龙最逼真的,莫过于梁代大画家张僧繇,他在金陵安乐寺壁上画的四条龙都不敢画眼睛,有次他应人要求把当中一条龙的眼睛画上去,那画中的龙便飞到天上去了。这些故然属于传说,但反映了人们对龙的崇拜。
历代封建帝王为了维护统治,便将龙占为己有。最早把“龙”当作最高统治权象征的是汉高祖刘邦,从那时起历代皇帝自喻为真龙天子,所有一切都以龙为称呼:脸色为龙颜,穿的为龙袍,坐的为龙椅,子孙系龙子龙孙,祖坟是龙脉。这种张牙舞爪的龙,老百姓是畏而远之。民间所敬仰的龙,是希冀的龙,民众常常祈求神龙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所以古往今来,人们把龙示为好运的祥兆。
由于龙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很多江、河、湖、海以及地名都用龙来称呼。老福州就知道,鼓楼区原有大小龙秋(须)巷、龙山巷、龙腰山,台江区有龙潭角等等。还有诸多以龙的形态来喻意的成语,如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的“龙飞凤舞”,比喻地势险要的“龙盘虎踞”,描绘场面热烈的“龙腾虎跃”,形容竞争激烈的“龙争虎斗”等等。生活中常见的烟、茶、酒、糕点、名菜,以及一些商店、酒家等,都有以“龙”来命名、用龙的形象来装潢的。可以这么说,龙与人们日常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
虎年话虎,兔年讲兔,龙年自然要说龙;愿龙的传人在龙年里更加腾飞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