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县客家丧葬习俗
客家人的丧葬观念基本上继承了中原汉民的传统,如相信灵魂不死,重视福、寿、孝、丧礼讲究排场,特别重视风水等。相信灵魂不死的观念。繁缛的葬俗首先来源于灵魂不死的观念,古人认为人活着是灵魂依附于肉体,而死后灵魂与肉体就分开,灵魂是能够独立于肉体之外的,具有超人的力量。因此把灵魂当作神秘的对象加以信奉。旧时人们对待死人在归天路上的种种复杂仪式都是以灵魂的虚拟存在为前提的,那死去的人似乎仍然是一个生命需要人们去关爱。客家人的喊惊习俗是这一思想的全体体现,当地小孩感冒发烧或其他病症发生时就要由孩子的母亲及其他中老年妇女烧香烛喊惊,认为小孩生病是因为灵魂离开了孩子的肉体,及时叫回灵魂孩子就相安无事了。
古人相信人的灵魂在生前与死后是一脉相承的,人生有现世与来世,由此推断世界也有阳界与阴界,根据灵魂不死的观念,人死了以后要进入另一个世界就是那个人们称作阴朝地府的地方。客家人相信因果报应,认为善恶到头终有报、多做善事能够荫子荫孙,今世不好死后也能得到好报。诸如此类的说法虽有惩恶扬善之意其本意并不是很坏的,但这迷信说法给人们带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客家人的丧葬方式多沿用古中原的传统,以土葬为主,多用棺葬,解放以后随着政府的倡导逐步实行火葬。另有合葬、捡金(改葬又称“作风水”)、做生意、野葬等习俗。因笃信灵魂不灭的观念,旧时客家人对墓穴向来特别重视,一如生人起房,叫“阴宅”,犹重风水,凡筑墓葬必请风水先生选日子、时辰、选墓地、看朝向等。
丧葬礼可以说是人生礼仪中最为繁琐复杂的一种。它的仪式较多,是其它许多礼仪所不及的。同时,这种礼仪也最庄严、隆重。客家人的丧葬仪俗继承了汉文化传统的许多突出方面,如孝道、宗法制等,都在这种礼仪中体现出来。同时由于长期流迁以及与当地土著的交流与融合,使得客家的丧礼形成了自己民系独有的新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在客家丧葬仪规上显得既温情脉脉,极富人情味,同时也有几分严苛和冷峻。
送终——客家传统习俗认为凡人年在六十虚岁以上因老、病而死的,都算寿终,称之为“喜寿”,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白喜事”。对于这种正常死亡,家人在心理上、物质上早有准备,儿女子孙都要在死者临终前日夜守候,跪在跟前聆听遗嘱,哭泣尽哀并烧纸祷拜死者“升天”,是谓“送终”。客家人对送终一事相当重视以没能跟老人说上话为终身遗憾,所以闻说父母或其他至亲病危消息一般都要立即赶回,尽最大可能见上最后一面,因此即使不远千里也要日夜兼程赶回。
报丧——报丧是指丧家向亲戚邻里报告死讯、丧期、葬期。一般小殓后,丧家即将死讯报告亲朋好友,以便他们在大殓及时前来吊唁。报丧的形式有口头的,也有持卜文的,后世还发展出来在报纸上登卜告报丧。民间一般以口头为主,即孝子或长孙亲往报丧,对那些至亲好友尤其是如此,否则礼数不到,对那些较为疏远的则捎个口信即可。
装殓——装殓是指把死者装裹、放入棺材。古礼装殓分大殓(入殓)、小殓。三日小殓,五日大殓,或次日小殓,三日大殓。这也是和所谓三月下葬的旧俗相应的。后世一般家庭停丧时间较短,入殓也就比较及时,大多临终空好寿衣,第二天便装殓入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