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现象看本质?
问:如何从现象看本质?
来自内蒙临河市的网友铎诗语的解答:
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一)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现象和本质有明显的差别。显现个是事物的外在方面,是表面的、多变的、丰富多彩的;本质是事物的内在方面,是深藏的、相对稳定的、比较深刻、单纯的。因而现象是可以直接认识的,本质则只能间接地被认识。
(二)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1、两者是相互依存的。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本质是现象的本质。也就是说,本质只能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只能是本质的显现,他们之间是表现和被表现的关系。任何一方离开了另一方都是不能存在的,实际的存在总是现象与本质的对立统一。
2、两者是相互蕴涵的,在实际上也是相互包含的。
本质寓于现象之中,这是非常明显的,因为现象是整体,本质是现象的一部分,固然是根本性的部分。反过来,本质也包含现象,因为现象尽管是多种多样的、纷繁复杂的,但毕竟是由本质决定的,早已潜在地包含于本质之中。
3、现象与本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本质变现象应理解为本质表现为现象。
某一具体的人无疑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体,但其本质也在不断地表现出来,即不断转变为现象。现象与本质的相互转化,正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转化的客观基础。
(三)区别真象与假象、假象与错觉
真象是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家乡则是一种虚假的现象,它也是本质的一种表现,但却是本质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反面表现。
错觉是由于人的感觉上的错误造成的,属于主观的范畴;假象则是由客观存在的种种条件造成的,它是现象的一种,属于客观的范畴。
现象和本质这对范畴作为思维形式,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一)现象和本质的对立,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现象和本质的统一,决定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
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通过现象去认识本质。人们只有通过对大量现象的研究,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达到科学的认识。如果二者只有对立而无统一,那么一切科学研究、科学认识就是徒劳无益、白费力气的了。
(二)在实践中要注意把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通过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
从现象进入本质是认识的深化,却不是认识的终止。由现象进入到本质,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事物的规律性以后,还必须在这种认识的知道下,继续地研究尚未研究过或尚未深入研究的现象,以此补充、丰富和加深对于事物本质的认识。这是一个有现象到本质又由本质到现象的循环往复的认识过程。
(三)注意防止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教条主义)的出现
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是自觉的思想体系,以割裂现象与本质为其立论的依据。经验主义否定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也就是否定现象到本质的转化;理性主义否定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转化,也就是否定本质到现象的转化。
实际生活中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并无自觉的思想体系,它们只是表现为实际认识过程中的片面性,但其认识基础同样是割裂现象与本质的辩证统一。
◆ 理论和实践意义
基于对现象与本质的理解,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资本运动的内在规律,揭示了资本运动隐藏在深层的内在的本质,经过多层次的外化,科学地说明另外资本运动的外部现象与内在本质的对立统一关系。
如果说,《资本论》从第一卷到第三卷科学地揭示了资本运动的全过程,也就是以资本最深层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到资本的表面的现象的联系,因而是一个逐步外化的过程的话,那么,马克思对资本的研究方法就是从现象深入到本质,即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而《资本论》的叙述方法则是从资本的本质上揭示资本的表面现象,即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从而在本质上把握资本运动的形式。
马克思揭露了劳动力的本质是如何被资本主义的工资形式所掩盖的真象,科学地揭示了劳动力同劳动的区别。马克思人,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在资本家工厂里做工所得到的工资,从表面上看,似乎工人出卖的不是劳动力,而是劳动,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不是劳动力的价格,而是劳动的价格。
其实这是一种假象。因为劳动并不是商品。它没有价值,也没有价格,“劳动是价值的实体和内在尺度,但是它本身没有价值”。实际上,工人出卖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不是劳动的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格。所以,工资不过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但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用“劳动的价值”、“劳动的自然价格”等范畴,混淆了劳动力与劳动的区别,混淆了劳动力的价值与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价值的区别,结果,价值概念不能成立。因此,“劳动的价值”是一种假象、虚假现象,它掩盖了劳动力价值的实质。
马克思说:“在‘劳动的价值’这个用语中,价值的概念不但完全消失,而且转化为它的反面。这是一个虚幻的用语,就象说土地的价值一样。但是这类虚幻的用语是从生产关系本身中产生的。它们是本质关系的表现形式的范畴。事物在其现象上往往颠倒地表现出来,这是几乎所有的科学都承认的,只有政治经济学例外。
” 这里所谓“只有政治经济学例外”,是就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而言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使用“劳动的价值”、“劳动的自然价格”之类的范畴,不仅掩盖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同时也使自己的理论陷入混乱的矛盾之中,并为庸俗经济学家提供了以假象掩盖本质的形而上学的理论基础。
由于这种假象的掩盖和迷惑产生了“工人和资本家的一切法的观念,资本主义生产防护司的一切神秘性,这一生产方式所产生的一切自由幻觉,庸俗经济学的一切辩护遁词,都是以这个表现形式为依据的。” 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相反,马克思不仅揭示了现象背后的本质,而且也揭露了剩余价值的秘密,从而也就揭开了工资作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实际所掩盖的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不仅如此,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还揭露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的社会生产力的本质是如何为资本的社会生产力的现象所掩盖的;剩余价值的本质如何为利润的形式所掩盖;在生息资本的形式上,人的关系如何为货币关系的假象所掩盖,等等,不仅科学地揭示了资本运动的内在本质,阐明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庐山真面目,为科学共产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也深化和发展了现象与本质范畴的理论。